...

深入开展课件推广 打造优质师资力量--通州区举办健康科普能力师资培训

时间:2018-08-25  来源:  作者:

时下盛行的互联网及新媒体终端里,医学养生、医疗健身话题最为常见。加之各种微信养生公众号和健康管理APP的大范围传播,似是而非的健康管理方法使百姓难辨真伪,无所适从。同时,部分掌握着专业知识的医务工作者不能很好的“使用老百姓的语言”来传播正确的知识。于是,为切实提高通州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健康传播技能,更好的把健康知识传播给辖区居民,通州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于8月24日开展社区大课堂健康科普能力师资培训活动,特邀请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刘秀荣、中日医院保健科主任肖志云担任培训老师,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马淑玉,辖区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及健康讲师共计1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。

  培训开始,马淑玉科长用具体事例,从社会层面和广大人民群众层面强调了,“临床医生不能局限于面对患者完成治病的目的,要积极参与健康宣教,将防病知识有效地传递给百姓,且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科普能力并非一朝一夕,希望通过培训掌握健康科普的技巧,使百姓能听得懂,学得会。”随后,刘秀荣所长针对健康传播中的受众心理进行培训,她表示,“受传者在接受一种新信息或采纳一种新行为时,要经历一个心理发展过程,且受众大致有求真、求新、求近、求深等几种心理状态。掌握这些心理特征对健康教育者准确地制定传播策略具有指导意义。假若按听众的心理发展阶段制定传播计划,决定信息内容,选择媒介渠道,那么传播效果会更好。”接着,肖志云主任对于如何讲好一堂健康科普课做了生动全面的示范。她强调,好的科普要贴近实践、贴近经验、贴近生活,充分利用传播过程中的非语言技巧将信息最有效的传播出去。

  培训的最后采用现场展示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,由潞河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穆丹进行展示,专家们分别从选题的适宜性、表达能力、科普内容、感觉形象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点评,点评内容具体实用,听者受益匪浅。

  通过一天的培训,学员们对如何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科普语言有了新的认识,对如何用传播技巧提高百姓认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。作为健康教育工作者,气质和形象需要长期的“修炼塑造”,言谈举止需要不懈的“勤学苦练”,自信表达更需要智慧的“深入浅出”。大家纷纷表示,接下来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积极地参与到通州区的健康大课堂活动中,力争提高全区居民的健康素养,做到副中心“人人健康,家家幸福”。